|
![]() |
當前全球中小尺寸OLED面板市場有超過九成為三星所占有,中國大陸的京東方等面板生產企業也已量產OLED面板,面對這種局面,中國臺灣的面板企業友達、群創等12月3日公開表態將不生產OLED面板而直接一步跨到被視為下一代面板技術的MicroLED,試圖以這種方式突圍。
面板企業之爭
由于全球第二大手機企業蘋果在其新款手機iPhoneX上采用了OLED面板,這將加劇OLED面板在智能手機上的普及,這引發臺灣的面板產業討論該不該發展OLED面板。
目前全球三大面板生產地分別是韓國、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日本的夏普在被中國臺灣的鴻海收購后對面板市場的影響力進一步下滑,僅剩下的面板企業JDI經營困難,JDI通過收購JOLED擁有了OLED面板技術但是苦于缺乏資金無力推動OLED面板的量產。
中國大陸則涌現出眾多企業推動OLED面板技術投產的百花齊放繁榮局面,除了最大的面板企業京東方于今年10月投產OLED面板外,還有和輝光電、柔宇科技、天馬微電子等企業投產OLED面板,加上國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預計它們在2019年將大規模量產OLED面板改變當下由三星一家獨霸OLED面板市場的局面。
或是因為面對這種不利的局面,中國臺灣的群創、友達等面板企業作出了不做OLED面板的決定,而希望通過一步跨越到下一代的MicroLED面板技術,希望在更先進面板技術上取得突破在面板市場上取得一席之地。
OLED面板雖然擁有更薄、功耗更低、顯示色彩更優秀的特點,不過它的缺點也是相當明顯的,那就是壽命較短,分析認為AMOLED屏幕藍色發光粒子壽命大概13000小時之后會出現偏色,而MicroLED可以解決這個問題,蘋果在采用三星AMOLED面板的之前的2014年就收購LuxVue公司在MicroLED布局并與中國臺灣企業合作研發MicroLED。
韓國和中國大陸在MicroLED上已有布局
中小尺寸OLED面板老大三星當然不會對MicroLED無視,它在MicroLED已取得成果,預計到明年在CES 2018展會就會展示首款Micro LED電視,這無疑凸顯出它在面板技術研發上的強大實力和前瞻眼光,而早已在MicroLED上布局的蘋果則未知何時才能投產MicroLED。
LG電子集團董事長 Koo Bon-moo的獨子,Koo Kwang-mo將領導LG電子的信息顯示(ID)部門,負責公司新的增長引擎的B2B業務。ID部門需要與LG Display和LG CNS在內的多家子公司進行合作,進一步開發LG電子首次在全球商業化的大型OLED標牌技術,并負責下一代顯示技術Micro-LED的投資和研發決策。
中國大陸的面板企業當然也不會落后,剛剛在今年10月量產OLED面板的京東方就表示它已在MicroLED上展開研發并已取得一定成果,第二大面板企業華星光電也表示它已在研發MicroLED,而光電柔性材料企業康得新也間接布局Micro LED在去年以3500萬美元投資了擁有多項Micro LED專利的公司Ostendo。還有LED三大巨頭,三安光電、華燦光電、華星光電都在Micro LED技術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而院校方面,以劉召軍博士牽頭的團隊,已經研發了7代Micro LED技術,并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去背光源化的Micro LED投影機和集成光通信功能的Micro LED顯示芯片。
當然相比起中國大陸來說,中國臺灣MicroLED布局更早,中國臺灣“工研院“于2009年便投入MicroLED開發并且目前正在建立一條Micro LED試產線,但是從蘋果近期減少中國臺灣MicroLED團隊研發人員而轉回美國進行研發來看或許體現中國臺灣在量產MicroLED上可能正遇到問題無法按它的要求早日投產而希望以自己的力量來加速MicroLED技術是成熟。
三星雖然可能在明年率先展示MicroLED電視,不過這其實還不能算是真正的MicroLED。業界指出MicroLED應是指1-10微米的LED晶體,而三星MicroLED電視的LED晶體在100微米左右,這應該是mini LED,并不太適合在智能手機等小尺寸屏幕產品上使用,這也是它首先推出MicroLED電視而不是用于它的手機上的原因吧,當然在這一技術上取得進展可以幫助它在未來進一步將LED晶體縮小到10微米以內,那時候MicroLED將有望在智能手機等小屏產品上獲得廣泛應用。
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有機會在MicroLED上齊頭并進
從這些方面來看,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有機會在MicroLED上齊頭并進,畢竟大陸在產業基金的支持下擁有資金優勢,這幾年正是大陸提供巨大的機會吸引了大量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人才加入,這成為中國大陸研發先進面板技術的重要推動力,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讓中國大陸在OLED面板技術上先于中國臺灣量產,在MicroLED很可能也能取得類似的成功。